【转载】水泥行业如何应对“碳考”?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4-26 02:16:24
3月2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要求水泥行业2025年底前要完成首次履约工作,并将逐步收紧碳配额,充分发挥碳市场功能作用。
4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年度直接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应当列入重点排放单位名录。
在业内人士看来,接连出台的碳排放权交易方案短期对水泥行业整体影响较小,但水泥企业需要在合规管理、技术储备和市场策略上提前布局,以应对后期逐步收紧的碳约束。
中长期看,碳交易机制的引入,将加速水泥行业低效产能退出,推动企业加快低碳技术应用和绿色转型,重构行业竞争格局和产业结构,具备能效优势和碳管理能力的企业将获得长期竞争力。
“水泥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对加快清退低效产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水泥分析师李坤明直言。
李坤明表示,2024至2026年度为启动实施阶段,以夯实碳排放管理基础、推动企业熟悉市场规则为主要目标。2027年以后,是碳市场深化完善阶段,碳配额方式也将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和强度“双控”,将倒逼水泥行业本身加快低碳技术研发,促使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加之需求长期面临下滑局面,客观上有利于水泥碳中和目标实现。
如何迎接“碳排放新政”?李坤明建议企业从生产端、管理端、市场端“三管齐下”——提升能效水平,加大技术投资;建立专业团队,加强核算监测;运用金融工具,积极参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