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水泥行业主要矛盾是提升先进产能比例的迫切需要和总体产能严重过剩之间的矛盾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1-12-22 03:01:02
我国是世界上水泥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当前,水泥行业主要矛盾是提升先进产能比例的迫切需要和总体产能依然严重过剩之间的矛盾。
“十三五”期间,水泥行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环境保护和智能制造数字转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实施产能减量置换政策,有效遏制新增产能,引导一批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小规模生产线退出市场,大企业集团加大市场整合力度;坚持执行常态化错峰生产,有效地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强化行业自律诚信,实现行业效益持续稳增长。2020年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609条,水泥熟料设计年产能18.3亿吨,水泥熟料实际年产能超过20亿吨。总体上看,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能效水平高、污染排放低、绿色低碳、投资回报率高的先进产能比例明显提升。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大型化凸显,区域产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全国生产通用水泥的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平均单线规模提升至3605吨/日以上。近三年来共有115个水泥项目公告产能置换方案,共压减产能约2992万吨,新建水泥项目平均单线规模近5000吨/日,退出日产2500吨及以下规模生产线约342条。全国前十家水泥集团产业集中度约57%,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家水泥集团区域产业集中度超过60%。先进产能总量和比例逐步提高。
二是投资结构调整,加大产业链多维投资,特种水泥市场升温。大型水泥集团加大对矿山、砂石骨料、混凝土、预制件加工、装配式建筑、外加剂、新材料产业等投资力度,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提升水泥集团的市场综合竞争实力。“十三五”期间,我国水泥企业在海外投资23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合计熟料产能2,688万吨,形成水泥产能3,965万吨。未来特种水泥市场被看好,十余种专用水泥得到应用和推广。主动参与地方政府的绿色产业园、产业链项目,水泥企业的市场空间结构在延展。先进产能的投资结构优化。
三是能源结构低碳化,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绿色发展。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进一步降低,有的熟料综合能耗可降至92 kgce/t以下,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生物质燃料、光伏、风电、新能源储能技术得到应用。数字车间和智能化比例提升。二氧化碳捕集纯化利用技术开始得到关注。2020年熟料产能排名前2家企业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海螺水泥股份)的研发费用都同比增加超过40%。先进产能的科技成果转化加强。
四是资源结构进一步整合。矿山资源稀缺,采矿权价格高涨,有的超过20元/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水泥行业每年可消纳工业废渣约8亿吨。160余条生产线配套水泥窑协同处置。大集团逐步建立智慧物流体系,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和流通过程碳排放。先进产能的资源管控力度增强。
五是市场结构优化,市场空间结构延展。在推行错峰生产过程中水泥行业自律意识增强,北方地区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停窑时间达到160~180天,产业政策为保障供应链稳定和供需动态平衡创造了条件。大集团发挥产能布局优化和供应链优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南北地区市场均衡发展做出贡献。先进产能的市场综合竞争能力提升。
“十四五”开局之年,因宏观经济中的投资波动与能源供应链的形态变化等因素,2021年水泥企业成本大幅上升,市场需求明显下降,水泥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五年来降至谷底。面对绿色能源革命、能耗双控工作、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和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要求,面临总体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没有明显改善的严峻局面,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愈发艰巨,水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既要显著提升先进产能比例,又要加快推动低效产能退出。当前市场需求遇冷,政策法规趋严,水泥行业要坚持执行常态化错峰生产和产能减量置换产业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减污降碳为总抓手,提升先进产能比例,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
建议行政层面应衔接好产能置换、能效约束、排污许可、碳排放配额等各项政策,鼓励兼并重组,提高区域产业集中度,支持生产要素统一有序流动,开展省内置换的,退出产能对应的能耗指标和排污许可等随产能指标转移至先进产能。
(笔者李琛系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碳减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